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麻雀

從Whatsapp收到了這一段文字: 

在花園的長櫈上坐着一個老人家和他中年的兒子,他的兒子正在專注地看報,這時候這位老者看見一隻小鳥,便問兒子:這是什麽?兒子答麻雀。老者再問:這是什麽?兒子望了父親一眼後答:麻雀。 後來那老者再問第三次,兒子有點火了,大聲地答:麻雀!!!但老人家還是再問相同的問题,兒子把報紙大力地摔到地上更加大聲地回答:麻……雀……!!!這時老人家起來要離去,兒子問他要去那裡,老人家揮一揮手就走了。鏡頭一轉,老人家囘來了,手中還拿着一本日記本,翻到某一頁交给兒子叫他大聲唸,於是兒子開始唸:今天是…年…月…日,是我兒子的3歲生日,我把他帶到公園去玩耍,他看見草地上的麻雀很是髙興,他問我這是什麽,我説這是麻雀,如是者他問了我2l次,我每次也髙興地答他:麻雀。他兒子讀到這裡便再也讀不下去,只能把父親緊緊地抱進懷中……。〈完) 

由於上載這段文字到一個群組內有廿多人,各人自然有著不同的反應,表揚著父愛的偉大及包容,但想深一層,我們都會對小孩子包容而對年長的人苛刻,因為少不更事,往往要從不斷重複的動作與對答之中去學會新事物,博文都須要強記,透過一問一答增加記憶就是學習的其中方法,然而角色倒轉主角身份落在位老人家身上,冠上了知識閱歷比他人豐富的觀感,所以若是重複問上簡單問題的時候,難免被人知悉是明知故問,作弄對方云云,換回的是摔報紙後的大聲回答,我們都不甘被他人戲弄而報上不善意的反應。 

我相信那老人家年輕時對待3歲小孩的做法,跟所有正常的父親沒多大分別,總是滿有耐性地去教導稚子,假如中年兒子重覆問老人家小鳥是什麼鳥的時候,老人家被連串的同一問題都會失到耐性而光火氣上;說真的,我們只會對年少無知的小朋友循循善誘,總之人長大了,被別人的包容程度變得愈來愈少,因為長大的人應該從小學習到很多事物,只要被認定,事情就變得理所當然,沒有轉彎抹角的餘地。 

當中年男子有著他的兒子時,那個循環就會加降身上,往日他父親做過的自己亦重複地演繹出多一次,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