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盛女(一)

因為復活節最後一天公眾假期出席了舊同事3歲女兒在元朗舉行的下午生日會,完場時未來及六時我跟其他朋友在那兒吃了一個早晚餐,返抵家門都不過是晚上九時左右,倦意纏身沒有開動電腦的意圖卻按下電視機按扭,看了些令人看過都沒有記憶的所謂劇集,直至 10:30首集的《盛女愛作戰》播出後我邊笑邊看,搖了頭關了電視沐浴更衣去了。 

翌日回到公司聽到上下左右同事們對該劇有著不同的聲音及回響,到了星期三中午跟在中環工作的舊同事飲茶時又再一次討論這部電視節目,我深知要在眾社交圈子尋到共同話題確是要跟上時代步伐,席中有位緣慳於該劇的聽眾須要被七口八舌的言辭形容出來的景象再憑自家想像形態為求接得上我們議論紛紛的閒聊,終落得眉頭苦鎖仍然難以理解的樣子。 

全部十集的節目依靠網上重播和及時回到家中觀看而終於看畢,城中軒起的回響很大,站在電視台的立場來看可以有一套收視不俗而又製造熱烈討論的節目可能是意料之外,無論批評是正面的負面的針對事件的抑或是針對當事人的,算是為香港電視歷史劃上新的一個符號。 

我會說我佩服參加者的勇氣,即使當中的M被視為做媒串通,只是當我想起連奧運體育盛事的開幕歌曲表演傳播到世界各地都可以有幕後代唱時,區區一個東方之珠的電視台節目造假其實又不是什麼怪事,節目從來沒有說明這齣是部社會實況的紀錄片,加插一個半個角色以增加觀賞效果有什麼不善之處?就算被認定是紀錄片難道紀錄片本身非捕捉真實不可而不容許任何成份的假像嗎?只怪各看官曲解節目本身的壓根兒性質,以為它是用來捕捉真實世間人情事況而當中不能含有任何刻意佈置的情節,我不明所以為什麼那些table for six, speed dating 等佈局卻令人變得如此可信,難道這些約會飯局不是人為經營出來的嗎?容許經營造出來的約會場地登山涉水卻不可以忍受擺放個角色增加聲勢,香港人的包容限度是雙重標準邊看邊罵而再罵更見再看。 

撇除那位拍膊頭充當參與者的演員,其餘4人各有表現,剔除了所有播出來的談話是編導精心傑作的台詞這個可能性,即是說如果參與者的言行是她們個人意願表現出來的行為,節目雖然不能夠用4位參加者來代表全香港所有女性的心態,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某些人的思想與感受,我不會用對與錯的觀點去理解別人的言行,畢竟發乎別人內心的認知旁人可以試圖去了解他人的想法,我不曉得應該抱著什麼資格去審視別人價值觀與其感受,守著客觀的觀念去聆聽位位道出當中因由,當中有些是人之常情的心理原由不是用上個人主觀的價值裁決一切,或者說未經理解的個案備受眾口主觀情緒主導批評責難,來得欠缺公道而被感性沖昏頭腦的意氣批評難以辨別黑白。 

然而其實觀賞一連十晚每晚半小時節目的觀眾還得要抽身而兼且要客觀地去分析電視節目,確令人家變得苦惱,誠然那不過是一個電視節目陪伴吃慣了電視奶水的香港觀眾而已,我所作出的要求真是過份得很,說到底都不過是個遲早會過氣的電視節目而已,至少對於某些觀眾來說意義永遠都是沒有意義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