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政改

預科時上中國歷史第一堂即時即場要提交選修該科的原因,草草填下是尋覓借古鑑今的智慧發掘,治理國家跟管理公司無大分別,分別只是規模大小不同而已,若說能明瞭國家盛衰始末原委,不失為整理商業社會或公司部門的提綱挈領,放諸四海皆有用處的道理並非只是搬字過紙式地背誦陳年舊事,而是分析背後成功失敗的原由,我老早希望從歷史的進程擴闊自己逼在周圍狹小的目光。

橫眉冷看最近香港特區政府推行的政改方案,算是一個引用歷史戰略而取得其預計成功的例子,亂世中自有偉大哲學或精密策略面世,早如春秋戰國的「遠交近攻」以至三國鼎足的「離間法」,人情世故都可以掌握在手,劇情就可以隨著意想之內而發展下去。

「遠交近攻」背後其實是指親疏有別、資源部署加上時間配合,要取得票數令政改方案通過,首先要劃出敵我形勢同時探究軍情虛實,那一方可以收買那一位執意抗衡,要取得小數當中半數以上的贊成票,當然取易棄難,泛民及社民連長久以來的強硬激進手法猶如保護罩難以攻破,加上之前曾特首與余議員在電視面對面爭辯方案,更令政府明白泛民的堅定立場並不能一時三刻可以打破更改;相反白鴒黨裡一直都存在不同聲音,激進與溫和早已存在縫隙,只等政府稍為讓步接受5個直選議席成為落台階級,算是可向選民來個交代,明白形勢雖然跟本意相違,但至少是進步而非倒退式的見議,寧願先收貨然後再慢慢修改。

至於「離間法」甚至「反間法」,當然是落藥在泛民及民主兩派之中,另一方面民主派內部因為連串溝通失誤帶來缺乏透明度及匯報問題,終至出現黨員不滿情緒,嚴重內憂那有時間理會紛擾的外患。

將這個被呼作「起錨」的政改方案視作是公司發展的一個計劃或產品,究竟在現實一個產品的開發是否可以「一步到位」而往後不用變改?究竟可否在計劃實行之前寫出一個確切而不能變更的時間藍圖?想著現公司一塌糊塗不知所謂的企業管治,原來香江的政治歷程並不是很差勁,至少特區政府願意努力斡旋及支付開支,比起產品即將完工突然喊停然後說要由頭開始貫切得多,更比起簽署合同之後而不付金額的無良奸商磊落很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