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善事

善事,是否真的要多做?善事放在想做善事的人眼裡當然義不容辭,但受到所謂善意對待的人究竟如何想法,又不是其他人可以明瞭的。

當B跟M與V和P等人在臉書以自己出生日的數目字寫為到世界各地旅行所逗留的月份以喚醒各人對乳癌的關注,我跟A討論著如果有乳癌患者看到別人這樣做來為了她們,應該會作出如何反應,無獨有偶我跟A都直接或間接認識乳癌患者,有位更是已經離世,以這種[半開玩笑式]的方法去宣傳訊息,感受見仁見智,至少我不為所動亦不會阻止或出言垂詢他人為什麼這樣做,在我立場我覺得行為出來效果並不正面,可能行動者覺得這樣做過之後他們覺得很有趣且自我感覺良好,那已經很足夠了。

同晚又有F這個佛教徒在臉書提及他的善事觀,內容大致是腦袋跟心靈對話期間,思考做善事這回事。關於善事,我從來都是由心出發,覺得應該做就做,不想則無謂勉強,所以不會為著買獎券買旗或做義工等事而感到高興,關於別人作善舉,有時候我覺得如果某些人做善事是為了積德積福,那德行與福氣會隨著被他人稱讚而泯滅抵消,變得徒勞無功了,所以做善事本身應該是一件低調的事;可是如果作善事為著從幫助別人去獲得自我滿足,我卻認為這樣亦失去善事本身的意義,借助他人的需要奉上自己的力行來令自己開心快樂,根本不了解行善的根本原因;如果希望今日種的善因可以令將來的自己享有同等對待或轉化成另一種良果,我相信只會令枉費心機的人對現實失望。

我相信要分析和追究做善事的原由,各人有著各種機心,不過佛教修行者都滿懷懷疑,我卻不知道人家究竟修行修到那裡去,或者有時候,不作惡事其實已經是行善的一種表明行動,那麼還需要介意什麼呢?

沒有留言: